顶级酒店网
顶级酒店查询
首页 > 酒店时刻 > 酒店资讯 > 正文

酒店入局咖啡生意,如何实现共鸣与盈利?

2020-12-28 来源: 网络转载  热度: 举报
分享到:
T + -

  上周,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打造的第一家如咖啡落地上海,作为一个颜值与艺术体验并存的全新生活方式品牌,被视作首旅如家对酒店空间拓展的又一次探索。不过,咖啡与酒店早有纠缠,首旅如家也绝非第一家推出咖啡品牌的酒店,随着咖啡市场的不断扩大,酒店与咖啡的故事,正在被重新书写。

  01 酒店的新机会:咖啡正在逃离咖啡馆

  近两年,咖啡正成为投资的热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

  在消费增幅疯涨的另一面,则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咖啡人均年消费不过4杯,相比起欧洲人均年消费咖啡750杯、美国400杯、日韩港台200杯,差距颇大,亦极具潜力。

  咖啡市场规模迈向千亿,与咖啡产业自身的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不无关系。一方面,咖啡正在向大众化迈进。咖啡进入国内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36年,在今日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附近,开了中国第一家咖啡馆,在最开始,是满足留洋归来新潮人士的习惯,瞄准的尚是极小的一批小资群体;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为中国年青一代带来了第三空间的概念,咖啡馆成为了人们社交的新场所。到了如今,在瑞幸以及一系列精品咖啡馆的出现,使得已成为大众产品的咖啡,其文化与需求的呈现再一次发生了改变。咖啡正在逃出咖啡馆,以一种更无孔不入、更为常规化的方式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亦从将咖啡作为空间的依附变为对咖啡本身的品味,从对知名咖啡品牌的迷信,步入对精品咖啡品牌的探寻。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82%的咖啡消费者愿意尝试新零售咖啡,其中,43%的消费者非常想尝试,咖啡饮用频率越高的消费者,尝试新零售咖啡的意愿越强烈。

  因而,在这样的转变大趋势下,酒店与咖啡生意的结合,有了新的可能。

  02 酒店与咖啡的纠缠史:浪漫与现实

  酒店与咖啡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旷日持久的纠缠史,从客房mini吧到酒店咖啡厅再到独立的咖啡品牌,不甘于蜗居角落的咖啡,以不同形式,不断在酒店空间内攻城略地。旅行者们手里的那一杯咖啡,亦走过充满传奇的不同道路。

  在故事的开始,酒店存在的主要目的仍是为商务人士服务,因而,彼时象征着商务白领的咖啡,往往在客房的mini吧中占据一席之地,区别只在于根据酒店的档次不同,咖啡有速溶与胶囊之分。

  为了满足住客们的社交需求,不少酒店会在大堂安排一个咖啡厅,这个空间往往与酒店下午茶、早餐等餐饮功能复合,只是为了给客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坐下来聊聊天的空间。

  在这两个阶段,酒店与咖啡的接触只是依循本能,而伴随着酒店大堂开启空间革命,酒店对咖啡的需求,亦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开启了跨界、自营品牌、咖啡酒店等多种形式。

  一直探索各种跨界可能的锦江白玉兰品牌,就曾在2018年与当时的网红咖啡品牌coffee box连咖啡合作,将其引入白玉兰武汉丁字桥酒店,酒店借助网红咖啡品牌的力量,触达更多年轻消费者。

  也有直接以咖啡文化作为酒店根基,打造全新酒店品类的品牌。锦江旗下的喆啡酒店便在此列,其直接采用咖啡馆+酒店的经营模式,号称“首家以咖啡馆文化与酒店完美结合的中端的精品酒店品牌”,如今已经升级到了3.0阶段,融合咖啡厅、文化书吧、艺术品长廊、商品展览区,以乔伊斯书房、经典火炉区等设计,带来伴随咖啡香气的沉浸式复古氛围。

  更多的酒店集团则是像首旅如家一样,推出自营的咖啡品牌,以新品牌为触手,去探索整个咖啡产业与酒店协作的可能。早在2016年,华住集团的咖啡品牌niiice café上线,可入驻华住旗下汉庭、全季、宜必思、星程、怡莱、海友等酒店的大堂。作为嵌入式咖啡馆,niiice café主打卖点在于24小时不打烊和价格亲民,此外,对于酒店自身来说,这一咖啡品牌只需对酒店前台进行少许装修改造,即可开始经营,且根据品牌主要创始人李桧慧介绍,品牌投资不超过3万元,产品毛利高达65%。如今品牌门店已遍布全国140+个城市,拥有1000+家门店。

  2019年,OYO也进军了咖啡领域,推出的“芬然咖啡”品牌,利用了酒店大堂内原本空置的30平方米区域搭建成可容纳十余人的休息区;将原来的酒店前台延伸出一块来放置咖啡机,并由酒店前台人员来兼任制售工作,无论是前期投入还是日常运营成本都远低于同类型咖啡店,不过,伴随着OYO在国内的经营困境,芬然咖啡并未实现扩张。

  可见,就像如今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酒店的咖啡生意,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早在2013年,就有媒体采访星级酒店的咖啡厅负责人时指出,“酒店的咖啡销量一天只能卖出七八杯。如果按一杯咖啡30元的平均价格算,一天收入仅240元左右,一个月7000多元,根本不够发员工工资。”

  从“可有可无”的不赚钱咖啡厅到如今纷纷入局咖啡生意,酒店想要的,从来不只是那一缕咖啡香。

  03 酒店要的,不止一缕咖啡香

  很显然的是,酒店切入咖啡产业,其想要的,并不是做一杯好喝的咖啡或在经营一家好的咖啡馆,而是脱离做咖啡还是做咖啡馆的思维,选择了第三条路——以咖啡品牌为切入点,借由客户思维,实现共鸣与盈利。

  1.新空间打造

  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曾指出,酒店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对空间的解放。在当前,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收)的时代已经过去,坪效逐渐成为更为重要的酒店收益管理指标。过去大量留白的酒店空间,显然已不适用于当下行业多元化的发展,酒店卖咖啡,“咖啡”是一个具备文化特质有拥有一定调性的合适载体,在盘活酒店闲置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上,拥有更大可能。

  以喆啡酒店为例,其融合咖啡厅、文化书吧、艺术品长廊、商品展览区、自助餐厅为一体的多功能配套酒店大堂,使大堂不再是一个短暂停留的低效空间,而是能够辐射住客与周边社区人群的聚能场,实现物业价值最大化。

  2.新场景产业链

  如今的商业,已经步入了主题化、体验经济时代,就像书店不再是单纯卖书,而是文创产品、咖啡馆、文化地标的结合,诸如星巴克这样的咖啡馆本身也不再局限于喝一杯咖啡,还可以满足年轻人的杯子收集癖……

  对于酒店来说,打造类似于咖啡馆这样的文化场景,营造文化消费氛围,正在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而借助新场景,酒店亦能突破原有的业务,探索出更为复合的商业模式,甚至触达艺术、生活、文创等各个领域,一系列的产业链正在展开。以如咖啡为例,其不仅是如家酒店场景的补充,也在将酒店打造成集好住、好吃、好玩的一个综合体。

  3.新空间下的生活方式表达

  前段时间,“星巴克气氛组”的段子在网上热度飙升,不少消费者愿意主动在星巴克办公,这与星巴克空间所贩卖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其以有移动办公需求的白领群体为目标,不断培养用户场景消费的习惯。

  空间成为了传递生活方式的最佳载体,因此,对于酒店来说,借用咖啡品牌打造来实现空间改造,并在新空间中实现酒店生活方式向消费者的传达,具备现实意义。

  如咖啡便是借助颜值与艺术感兼具的新生活空间,满足城市年轻人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以“home in house”的核心理念,将“如家感受”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延伸至更多潜在消费者。

  04 格调实验室:咖啡产业的酒店空间启示

  对于酒店来说,咖啡显然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作为“友”,咖啡能为酒店的空间带来更多想象,作为“师”,咖啡产业自身的发展路径,对于酒店空间打造来说,更具启示性意义。

  1.“网红化”是敲门砖

  这两年,网红咖啡店层出不穷,就像前段时间走红的“熊爪咖啡”,只为了拍到那一只伸出墙洞的“熊爪”,咖啡馆门口便排起了长队。不过,网红既代表了巨大流量,又与风险共存。因而,对于酒店来说,打造网红空间本无可厚非,毕竟,在年轻消费者占据主流的当下,“新鲜感”始终是抓住他们眼球的第一要义。

  不过,酒店空间也不可过于追逐网红效应,不少酒店为了彰显“年轻”,喜好在公共空间进行网红元素的叠加,最后只变成了大杂烩。酒店应借助网红的流量优势,尽量打造出属于自身的IP——毕竟,网红是暂时的,IP才是长久的。

  正如诚品的创始人吴清友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但要浪漫,还要精明。学会精明之后,可以更浪漫。”

  2.把握下沉市场

  在过去,咖啡作为舶来品,一度是高端商务人士的“专利”,但如今,局面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咖啡由精英消费转向了平民消费,甚至部分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回到小镇上,会将在一二线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带回到家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更为平价的新对手的入局,譬如4家知名便利店,都有自己的咖啡品牌,如全家的湃客咖啡,7-Eleven的7-Coffee,喜士多的喜咖啡,罗森的LC咖啡,以及大批单体咖啡馆的诞生,使得咖啡走下沉市场成为必然。

  譬如连咖啡曾与中石化合作的“易捷咖啡”项目,以6元一大杯的价格,颇受货车司机欢迎——他们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但他们有提神的需求。

  因此,对于疯狂下沉的酒店来说,下沉并非只是客房与门店的下沉,酒店空间的打造,也并非是一二线城市门店的任务,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同样有对于酒店公共空间的需求,问题在于,下沉用户的需求与一二线城市用户的需求或许并不相同,他们或许没有在酒店空间谈工作的习惯,但却有更多闲暇时光,乐于在酒店空间享受一次下午茶。在把握下沉市场之前,酒店最需要的,是摸透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3.抓住空间的调性

  咖啡馆的空间角色,并非总是一成不变,20世纪初期,咖啡馆被看做文化聚集地,界范围内的艺术家与文学家在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里,阅读、写作与讨论哲学问题,咖啡馆被赋予了“格调实验室”的角色,在20世纪中期,美国城市社会学家 Ray Oldenburg提出咖啡馆的“第三空间”属性,到了如今,咖啡馆以及咖啡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不同的品牌,借助咖啡,展现着不同的调性。

  品牌会根据自身的特色定位,来吸引细分领域的拥趸者。譬如城市精品咖啡馆的空间用艺术感、优质咖啡机等捡回了喝咖啡的仪式感,一些既要快时尚又要艺术感的则从门店美学或者品牌概念入手……在消费者们越来越追求个性的当下,传统连锁咖啡馆的“无个性”则开始被逐渐抛弃。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中国的咖啡市场,正朝着更为两极化的方向发展:精品的归精品,大众的归大众。

  酒店空间打造亦是如此,在打造之前,必须摸清楚自身空间的调性,而非盲目跟风。就像有的酒店空间,更偏商务,与咖啡品牌、书店的结合便颇为契合,但有的酒店空间,就适合“躁起来”,咖啡便显得格格不入,只有满墙的酒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酒店的特质。

  4.回归酒店本质

  20世纪30年代初,作家萨特与波伏娃坐在咖啡馆里,盯着一杯杏子鸡尾酒,沉入了存在主义的哲思。对于存在主义引发的现象学,哲学家埃蒙德胡塞尔说:“回到事物本身!”

  伴随着咖啡产业的飞速发展,咖啡口味本质越发成为新的消费理由,咖啡行业正从速食的标准化产品到专业咖啡品牌“第三空间”的魅力向精品咖啡进发,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诉求。

  在酒店空间的发展中,比如也会有诸如此的历程,从最标准的空间到更具创意与魅力的复合空间,最终由于消费者需求,走向更精品化的路线。

  当前大多数酒店仍停留在第二阶段,打造一个复合空间,正如咖啡品牌中涌现了一大批诸如“柠檬叶爆爆珠冰拿铁”这样的花式咖啡,酒店也在空间改造上竭力创新,不过大多仍停留在为创新而创新,甚至陷入网红空间打造的误区。

  因此,酒店要进入第三阶段,精品化发展,就必须以本质为根基,酒店的本质,在于服务、文化与品位,必须抓住本质,才能走得更远。

  正如萨特说,通向咖啡馆的路是自由之路。咖啡的消费者群体变得越来越庞大,咖啡已经开始走出咖啡馆,走向了更日常、更多样的场景,酒店亦在借助一杯咖啡的力量,成就对未来的想象与期许。


为您推荐
  • 头条
  • 乐享
  • 度假
  • 旅行
  • 顶级
  • 精品
  • 奢华
  • 亲子

全球十大顶级酒店,最大的拥有一万间客房,年接待5200万游客

顶级酒店查询
顶级酒店查询

快乐旅行

酒店欣赏

顶级酒店查询
  • 亲子酒店
  • 特色酒店
阅读下一篇

卖枕头睡袍能弥补酒店亏损吗?万豪/四季/希尔顿都看好电商业务

  【环球旅讯】2020年,酒店入住率创下了大萧条以来的新低。但是万豪却探索了客房内部的商机,将服务延伸至浴室、卧室和衣柜。这要归功于万豪旗下品牌产品,包括丽思卡尔顿的浴...

返回网站首页返回酒店资讯首页
北京顶级酒店 天津顶级酒店 河北顶级酒店 山西顶级酒店 内蒙古顶级酒店 辽宁顶级酒店 吉林顶级酒店 黑龙江顶级酒店 上海顶级酒店 江苏顶级酒店 浙江顶级酒店 安徽顶级酒店 福建顶级酒店 江西顶级酒店 山东顶级酒店 河南顶级酒店 湖北顶级酒店 湖南顶级酒店 广东顶级酒店 广西顶级酒店 海南顶级酒店 重庆顶级酒店 四川顶级酒店 贵州顶级酒店 云南顶级酒店 西藏顶级酒店 陕西顶级酒店 甘肃顶级酒店 青海顶级酒店 宁夏顶级酒店 新疆顶级酒店 香港顶级酒店 澳门顶级酒店 台湾顶级酒店 三亚顶级酒店 丽江顶级酒店 大理顶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