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酒店网
顶级酒店查询
首页 > 酒店时刻 > 玩乐全球 > 正文

“反旅游”的李敖 为何想把自己的书房搬到西湖边?

2018-03-22 来源: 凤凰网  热度: 举报
分享到:
T + -

  3月18日上午,台湾知名作家李敖因脑瘤病逝于台北,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一代狂人”李敖随风而去了,他一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无论是文学、政治、还是个人生活,自留给后人评说。只是世上有趣的人总是不多的,李敖便算是其中一个。

  蔡康永在对李敖去世表示哀悼时说:“李敖一个人身上,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不在,那个江湖就不在了。”

  李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台湾,来大陆的次数也寥寥可数,甚至提出过“反旅游”的论调,但是对于他而言,或许在自己书房里20万册的藏书中,就能寻找到他眼中浩瀚世界与潇洒“江湖”。

  今天,凤凰网旅游带你一起回顾“狂人”李敖在大陆时所留下的足迹。

  在读者的眼中,李敖是一个快乐的反叛者,他的反叛不仅体现在嬉笑怒骂的语言里,浪荡不羁的文字中,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旅游观上,他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读两万卷书、行零里路”,也鄙夷过“今天很多年轻的、成年的或者退休的朋友,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旅游,到处坐飞机,到处住旅馆,去看这些山水风光,我认为他们看的还没有我看的多,至少他们知道的没有我知道的多。”

  可是这位“狂人”却在时隔56年再次回归大陆之时,陶醉在故宫浩瀚的文物里,徜徉于朱家角的水乡初秋,甚至在到访西湖时,说要把自己的书房搬到西湖边,或者把自己的坟放在苏小小旁边。

  | 2005年9月,神州文化之旅

  到访北京、上海、香港

  自14岁离开大陆之后,首次回访

  2005年,凤凰卫视策划了大型电视行走系列节目——“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促成了李敖自14岁离开大陆,时隔56年后再次回到故土。这一次,他走访北京、上海、香港三大都市,参观三地著名景观,并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大学进行演讲。

  || 北京

  9月19日,李敖抵达首都国际机场贵宾厅,来自海内外40多家媒体的70多名记者都将手中的相机对准了李敖。记者问李敖:“来到北京最想去哪里?”他回答:“哪里都想去!”而当记者问起“您最想吃什么?”李敖考虑了几秒钟,用拉长音京腔说“豆———汁”,引得媒体记者一片爽朗的笑声。

  9月20日,李敖一行人到北京天安门城楼参观,李敖在留言簿上留言:写下“休戚与共”四字;之后便前往故宫和人民大会堂参观,为了欢迎这位漂泊一生的游子,故宫拿出了稀世珍宝《韩熙载夜宴图》、《三希堂法帖》,《伯远帖》。

2005年9月20日上午,李敖在北京故宫游览

  下午,李敖回到位于朝阳门附近的母校新鲜胡同小学参观访问,并看望了他的小学老师鲁荣坤。离开大陆前,李敖曾在母校新鲜胡同小学度过六年时光,这座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小学成立于清末,是北京最早的小学之一。李敖和同来此探访的他的大姐、二姐都是这里的毕业生。李敖在1942年至1948年在此就读,据说毕业成绩名列全校第一。此外,中国文化界的另一位巨匠梁实秋,也是该校的校友。

  李敖来访时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去做才有机会成功,不做就永远成功不了;走路未必能走到目的地,但不走就永远到不了。因此,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要去做,而不是空谈。据说,这句话也是备受李敖推崇的胡适先生给人题字时,经常引用的。

  9月21日,李敖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对约500名北大师生进行演讲,下午,他来到北京法源寺参观,并为法源寺题词:“法海真源,尽在于斯”、“物我两忘,人书俱老”。

2005年9月21日上午,李敖在北京大学演讲,北大赠李敖礼物《儒藏》

2005年9月21日,李敖前往北京法源寺参观,为法源寺题字

  因为行程太紧、时间有限,一直没来得及喝上豆汁儿的李敖在21日晚上先品尝了北京名吃———北京烤鸭。在北京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用餐时,饭店特意端出一只待烤的鸭子,请李敖用毛笔蘸着一种用糖做成的特制“墨汁”在鸭身上题词,李敖提笔改写了一句唐诗:“春江火热鸭先知”。

  待鸭子烤熟上桌后,这些字也呈现出深褐色。李敖边吃边赞:“北京烤鸭确实比台湾的要正宗很多。”餐后,李敖及其亲友都在全聚德的菜单上签名,李敖还为全聚德题字:“涂鸭于先,烤鸭于后,百味杂陈,胜过他肉。”

  9月23日,李敖在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并为清华大学题下“金玉其内、水木清华”八个字。下午拜访了明朝传教士利玛窦的墓地,后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观看古籍善本,国家图书馆为了欢迎李敖的到来,还让他“深入”地下二十多米深的地库中看了敦煌卷子。

2005年9月23日,李敖清华大学演讲

  尽管自小离开北京,但对于这座城市的感情却深入其生活里。据话剧导演田沁鑫回忆,曾和李敖在他家楼下的北京饭馆吃饭,“我觉得先生很有福气,他虽是西城人,但少小离家,却能在自家楼下吃到包括芥末堆儿、豆汁儿、焦圈、打卤面在内的家乡菜。”

  || 上海

  9月25日,李敖自北京飞往上海浦东,开启了他“神州文化之旅”的第二站行程。26日上午,李敖在上海复旦大学进行了他“神州文化之旅”中继北大、清华后的第三场演讲。晚上,他前往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俯看上海夜景。

2005年9月26日,台湾学者李敖在上海复旦大学进行演讲

  27日,李敖在朱家角欣赏水乡初秋;中午到访上海市市东中学,1949年初李敖曾在这所学校就读过数月时间。

2005年9月27日,李敖抵达上海的第二天下午,前往朱家角一游

  || 香港

  9月28日中午,李敖乘飞机从上海抵达香港,开始其“神州文化之旅”最后一站行程。

  | 2010年8月

  到访上海、杭州

  时隔5年后再次回到大陆

  这是继2005年“神州文化之旅”之后,李敖第二次重返内地,他此行的目的是参观上海世博会,送儿子李戡入读北京大学,以及赴浙江博物馆参观《富春山居图》。一路上,李敖还拜访了中共一大会址、上海书局等地。

  || 上海

  李敖在到达上海浦东机场时,便题了8个字:“旧地重游,阿拉归来”,他用“阿拉”这种上海话的说法表示自己不是客人(李敖去台前曾在上海居住半年),一下子拉近了与上海民众的感情。“我只看中国馆,因为我爱中国。”,李敖在抵达上海后对媒体说。

  这种意蕴与5年前北京之行的做法一脉相承。当时,迎接他的人说:“欢迎回到北京。”李敖答:“我根本就没有离开。”意思是他虽人在台湾,但始终关注着故乡,心一刻也没有离开。

2010年8月,李敖与家人在上海世博园合影留念

  在上海世博园参访中国馆时,李敖题了16个字:“忧患一生,四处游走,来到沪滨,喜欢阿斗。”其轻松活泼溢于言表。然而,在上海书局,题词却变得十分正经,他写道:“颓乎其间,人书俱老。”题词风格在不同的场合发生了变化。对于这种变化,李敖称:“文字破了天机,所以我对文字充满了敬意,在古书和中国文字的范围里,更加充满敬意,所以写字就比较正经一点。”

  李敖就是这样“亦庄亦谐”的人,亲近他的人都愿意称其为“文化老顽童”。即将返台时,当记者问将来是否还回内地访问,李敖答:“还想再来。”

  在参观中共一大会议旧址时,李敖看了17岁的邹容写的《革命军》手稿,还有28岁的毛泽东参加会议时的蜡像。李敖说,为了救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今天的机会,我们要珍惜。

2010年8月,李敖在中共一大会议旧址留念

  || 杭州

  2010年8月,李敖带着夫人王志慧(王小屯)、儿子李戡、女儿李谌第一次踏上杭州的土地。刚到杭州的李敖一下动车就很激动,他只看了一眼,就对杭州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我心里是‘上有苏杭’。”

  李敖与儿子李戡在杭州西湖边留影,李敖此次“世博行”也是送儿子去北大上学。李戡虽然考上了台湾大学,但随后就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戡称,“一如我的祖父,我的大姑、二姑,大姑丈都在北大毕业,我的父亲李敖困于台湾六十年,以未念北大为憾,我愿意能超越这六十年的海峡,衔接这一心愿。”

2010年8月30日,李敖携儿子李戡、妻子王小屯、女儿李谌,游览杭州

  下午,李敖去参观了浙江博物馆、岳庙、灵隐寺等景点,当然也游览了西湖。“我到杭州来,既不想看人,也不想被人看,只是想偷偷来看一件宝贝”。李敖第一站去了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直奔浙博的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

  自称历史学家的李敖对于这幅传世名画的前尘今世了如指掌,他向身边人娓娓道来:“元代老道士黄公望晚年创作了《富春山居图》,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初期,这幅画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富春山居图》世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候,《富春山居图》还没有在两岸合璧,李敖对合璧的事非常关心,几次询问浙博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可以合璧。他看的非常仔细,当他发现《剩山图》上有些图章只有一半时候,他认为另外一半一定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完后,李敖留下八个大字:“目不暇给,拜观不及”。

浙博“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离开浙博去岳庙的路上,车在秋瑾塑像前停下,李敖走过去,在秋瑾像前看了好一会儿。这时天一直下雨,李敖的儿子李戡,一直举着雨伞和父亲寸步不离。李敖说,以前曾经认为浙江人都是投机分子,黄花岗72烈士里面没有一个是浙江人,不过现在知道浙江原来还有秋瑾、徐锡麟。随后李敖题了一幅字——“如此江山真可羡,欲把西子比西湖”。

  一到岳庙李敖就被人团团围住,有人问他:“您是喜欢西湖呢,还喜欢日月潭?”李敖毫不犹豫地回答:“西湖好。”“为什么?”他同样不假思索:“西湖更有历史沉淀。”

  傍晚时分,李敖又去了灵隐寺。香客已逐渐散去,光泉法师候在寺院门口,等候李敖一行。一行人先到了天王殿门口,李敖却突然在大殿门口收住脚步,“中午喝了酒,还带着酒气,就不进去了罢。”光泉法师一听,微笑点头。

杭州灵隐寺

  李敖在寺里待的时间并不长,驻足最久的是药师殿后面的藏经楼文物室。视古籍为至宝的李敖显然对里面的书画珍品很感兴趣,每个陈列窗前都会停留片刻。尤其是看到明代董其昌所书《金刚经》册页,起首两页有乾隆御题“香光法宝”、“永镇云栖”,他的眼镜快贴到玻璃上去了。

  那次陪同他杭州行的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感慨,在整个行程中李敖多次提及自己对杭州的印象非常好,称赞杭州很美:“大师(李敖)今天跟我悄悄说过两次,他说:我觉得杭州这个地方非常好。”

  在晚上的媒体见面会上,李敖也忍不住透露了自己的小心思,笑谈“我想在西湖苏小小旁边弄个坟”。

  来杭州之前,李敖不止一次说过,这次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来大陆了。但真到了杭州后,李敖改口,如果有条件,他也有可能再来杭州,比如,把自己的书房搬到西湖边,或者,把自己的坟放在苏小小旁边。

  | 2010年10月

  到访广州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2010年10月22日,李敖携其子李戡来到了广州,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在参观黄埔军校旧址时,李敖详细观看了当年旧物的陈列馆和曾经的学堂,对其中展品和档表现出兴趣,并表示说,孙中山先生如今已经成为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纽带。

黄埔军校旧址

  李敖曾表示,如果到广州,他最希望去的地方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也曾对此做过丰厚的考证。1911年,孙中山与同盟会骨干在广州发动起义失败,散落的烈士遗骸被收殓安葬于此地。走过黄花岗“浩气长存”牌匾进入墓园,李敖看得格外仔细,并在参观之后题下吴敬恒的《黄花岗薤露歌》:“黄花落,黄花开,花开花落年年在,斯人一去不复回。”而他也对烈士墓保存完好表示赞赏。

  在被问及对广州的印象时,李敖表示,“我无法提前预料,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我一直想来的地方,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我来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打算写一部小说,叫《第七十三个烈士》,就是以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的。”

  从来没有到过广州的李敖说要感谢广州人,他以粤语中的“生猛海鲜”来比喻自己。他称世人只认识了1/8的李敖,还有7/8未被人所了解。

  | 2011年4月

  到访广东、福建

  在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厦门大学进行演讲

  || 广东

  2011年4月1日上午,暨南大学在礼堂举行敦聘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为暨南大学名誉教授仪式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题讲座,这也是李敖第四次来到大陆。

李敖为在暨南大学做了题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的讲座

  李敖为与会师生作了题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的讲座。他说:“我带来一本书,谈的就是1911年3月31日发生的事,叫做《第七十三烈士》。国学大师章太炎手书的黄花岗烈士碑铭上,称七十二烈士‘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是3月29日举义,埋骨之日是4月3日,但有人在起义中受伤,4月7日才死。还有人死在家中。”

  李敖感叹,历史有很多真相与表面不一样。黄花岗还有第73烈士,他叫莫纪彭。他认为莫纪彭称得上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在当年的起义中,莫纪彭担任一名先锋队队长。虽然在起义后活了下来并去到台湾,但他已把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留在那段历史中。

  暨南大学是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之后,李敖发表演讲的第四所大陆高校,也是国内第一所授予李敖名誉教授的高校。

  || 福建

  4月3日,李敖应邀参加厦大九十周年校庆活动“走进大师”系列讲座,李敖和李戡父子被厦大学子簇拥包围,李敖做了题为《从鲁迅先生来到厦大讲起》的演讲。

李敖在厦门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活动上发表演讲

  | 李敖与他的“反旅游论”

  他的一生中曾经提出过许多令常人难以理解的理论,比如说“反旅游论”。他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读两万卷书行零里路”。

  他觉得很多的名山胜景,很多的好地方值得看,可是不值得跑去看。 他从来不旅行,什么原因呢?他觉得看看照片就好了,为什么要去旅行?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幻灯片、电影片、各种旅游的书那么多,要了解一个地方,太逼真了、太生动了、太仔细了,为什么要跑去看?不要去。

  李敖说:“我看到一个名山胜水的时候,看到那个风景的时候,我会用各种资料来汇合成我的想象,我可以天马行空构成我的想象。人若没有这种想象力,不能够做任何的文学活动,也不能够做任何的艺术活动。为什么?“

  他说:“我李敖到今天为止,在台湾住了五十五年,台湾的很多风景,阿里山什么我都没有去过,我也不以为是遗憾。没有去过又怎样?所以我认为,不是没有去过就不了解,你照样可以了解它。并且可以用很奇怪的方法去了解它。”

  人生的趣味在于保留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保留了很多永恒的空间。照片在这里,你越看越知道,自己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能够看到多少呢?

  “今天很多年轻的、成年的或者退休的朋友,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旅游,到处坐飞机,到处住旅馆,去看这些山水风光,我认为他们看的还没有我看的多,至少他们知道的没有我知道的多。”

  李敖说:“我有我这种土法炼钢的方式,配上现代的摄影科技,我觉得开拓我的视野,就是非常好的。看看照片就好了,东奔西跑去看什么呢?我们可以用更多、更好的照片,配上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把它结合在一起,在家里面就可以卧游世界,不用东奔西跑了。”

  李敖“在家里面就可以卧游世界,不用东奔西跑”的“反旅游”论调,自有其一贯不拘泥世俗、不忍受平庸的一面,然而,在面对故乡,面对历史场景和文化宝藏之时,“狂人”李敖又自然流露出“拜观不及”的谦恭。

  所谓的“反旅游”,反的是走马观花、没有内涵的旅游。如果旅游只是纯粹的观光,那么对于藏书二十万册的李敖来说,或许他在自己的书房就能找到让他得以翱翔的世界。

  在循环往复的世界里,不知他是否实现了在西湖旁建书房的心愿。

  (凤凰网旅游综合自凤凰卫视、南方日报、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都市快报、东方早报、北京晚报)

  ——————————————————————————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travel_ifeng

  生活家私人微信:lifeofwealth2015

  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旅游”,获得更及时、更有用、更有趣的旅游信息

  欢迎投稿至:all_travel@ifeng.com

  我们将为你的作品提供亿万人观看的平台


为您推荐
  • 头条
  • 乐享
  • 度假
  • 旅行
  • 顶级
  • 精品
  • 奢华
  • 亲子

全球十大顶级酒店,最大的拥有一万间客房,年接待5200万游客

顶级酒店查询
顶级酒店查询

快乐旅行

酒店欣赏

顶级酒店查询
  • 亲子酒店
  • 特色酒店
阅读下一篇

晴不见日雨不湿鞋!浙江鲜为人知的村庄里藏着如此豪宅

  在浙江一个不出名的村庄里,有一座被称为中国最牛的豪门大宅,清代土豪建造的!一幢房子,一千根柱子,就是一个村落。斯宅千柱屋  这座最牛大宅叫斯宅千柱屋,由千根柱子建成的江...

返回网站首页返回玩乐全球首页
北京顶级酒店 天津顶级酒店 河北顶级酒店 山西顶级酒店 内蒙古顶级酒店 辽宁顶级酒店 吉林顶级酒店 黑龙江顶级酒店 上海顶级酒店 江苏顶级酒店 浙江顶级酒店 安徽顶级酒店 福建顶级酒店 江西顶级酒店 山东顶级酒店 河南顶级酒店 湖北顶级酒店 湖南顶级酒店 广东顶级酒店 广西顶级酒店 海南顶级酒店 重庆顶级酒店 四川顶级酒店 贵州顶级酒店 云南顶级酒店 西藏顶级酒店 陕西顶级酒店 甘肃顶级酒店 青海顶级酒店 宁夏顶级酒店 新疆顶级酒店 香港顶级酒店 澳门顶级酒店 台湾顶级酒店 三亚顶级酒店 丽江顶级酒店 大理顶级酒店